TCL华星DTC2025生态大会:印刷OLED小尺寸突破,AI赋能全产业创新
2025年11月14日,以“臻图视界,印韵生辉”为主题的TCL华星全球显示生态大会(DTC2025)在苏州盛大启幕。作为显示行业年度顶级盛会,本次大会不仅展示了TCL华星在印刷OLED、Micro LED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果,更通过AI技术与显示产业的深度融合,勾勒出未来十年显示生态的全新图景。

印刷OLED小尺寸突破: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跨越
在DTC2025上,TCL华星全球首发的5.65英寸Real Stripe RGB OLED手机显示屏成为技术突破的标杆。
这款产品采用高精度OLED打印技术,实现了390PPI分辨率与视觉等效490PPI的精细显示效果,标志着印刷OLED技术正式进军小尺寸高端显示市场。
这一突破并非偶然,而是TCL华星长达12年技术攻坚的成果。
传统蒸镀工艺存在材料利用率低、能耗高等问题,而印刷OLED技术通过优化喷墨打印工艺与材料体系,实现了对显示像素的精准控制。

据TCL科技高级副总裁赵军介绍,该技术大幅降低了设备能耗,较传统产线降低30%-40%,单线年节电量可支撑一座50万人口城市30-60天的用电需求。
这不仅解决了产业化的成本瓶颈,更为绿色制造提供了可行路径。
支撑这一突破的,是TCL华星构建的“1湖1模3平台”AI五星架构。
其中,“星湖”数据湖汇聚全链条高质量语料,为算法训练提供数据基础;“星智”大模型具备多模态推理能力,可模拟材料分子结构与成膜过程;“星云”“星舟”“星域”三大平台则分别赋能制造、研发、运营环节。
例如,在印刷OLED产线中,AI算法通过实时分析设备参数与成膜质量,动态调整喷墨打印路径,将良率提升15%,排产效率提高20%。这种全链路的智能化,使印刷OLED从实验室技术走向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。
AI for Display与Display for AI:双向奔赴重构产业价值
DTC2025明确提出“显示与AI的双向奔赴”战略,揭示了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核心逻辑:AI不仅是提升显示性能的工具,更将成为显示交互的“大脑”。
TCL华星发布的星智X-Intelligence 3.0版本作为显示领域首款强推理垂域大模型,已具备三大核心能力:
- 场景化AI赋能:覆盖制造端的良率优化、研发端的材料模拟、运营端的虚拟仿真等场景。
例如,在材料开发中,AI可通过模拟千万种分子组合,快速筛选出最优发光材料,将研发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6个月。
- 多模态交互:支持语音、手势、眼神追踪等多维度交互方式。在车载显示场景中,AI可实时分析驾驶员的眼球运动轨迹,自动调整导航信息的位置与亮度;在智能家居场景中,用户可通过手势控制屏幕内容,实现“无接触”交互。
- 实时动态适配:根据环境光、用户视距等参数自动调整显示参数。例如,在强光环境下,屏幕可自动提升亮度并切换至防反射模式;在夜间阅读时,可降低蓝光并模拟纸质书的漫反射效果。这种“千人千面”的动态适配,使显示设备从“被动输出”转向“主动服务”。
赵军强调:“未来每一块屏幕都将成为AI时代的交互窗口,通过Display for AI点亮世界。”

例如,在教育场景中,TCL华星联合好未来开发的“一屏三模”护眼方案,通过漫反射光技术与7:5黄金比例设计,将学生用眼疲劳度降低40%。
该方案还集成了AI坐姿监测功能,当学生距离屏幕过近或弯腰时,屏幕会弹出提醒并调整内容布局,真正实现“科技护眼”。
全产业技术创新布局:从技术领先到生态领先
大会现场,TCL华星展示了覆盖LCD、OLED、MLED三大技术路线的多款新品,彰显了其全技术矩阵的布局能力:
- 全球最高分辨率单片全彩硅基Micro LED显示(0.28英寸):像素密度突破3000PPI,适用于AR/VR等近眼显示场景。
其通过硅基CMOS背板与Micro LED芯片的集成,解决了传统方案中驱动电路与显示模块分离的问题,大幅提升了显示效率与可靠性。
- 全球首款分区分频OLED平板显示(13.2英寸):通过独立调控不同区域的刷新率,实现功耗与性能的平衡。
例如,在阅读文档时,仅刷新文字区域,而图片区域保持静态显示,可将整体功耗降低30%。
- 2.56英寸高PPI Real RGB玻璃基OLED显示:采用玻璃基板替代传统PI膜,大幅提升散热性能与寿命。
玻璃基板具有更高的热导率,可有效分散OLED器件产生的热量,避免因局部过热导致的寿命衰减。
这些成果的背后,是TCL华星“APEX臻图”技术品牌的全面落地。
该品牌以“宜人画质、视觉健康、绿色永续、未来想象”四大维度为标杆,构建了从TV到车载、从商显到专显的全场景解决方案。
例如,在视觉健康领域,TCL华星联合国家眼视光中心发布的《视觉健康白皮书2.0》提出“自然光显示技术”,通过模拟宽光谱、无偏振、漫反射等六大核心特性,使屏幕光特性无限接近自然光。
实验数据显示,采用该技术的屏幕可将用户视疲劳指数降低50%,尤其适合长时间使用的办公与教育场景。
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:中国显示技术的双重使命
面对全球显示产业的激烈竞争,TCL华星明确了两大战略方向:
- 技术全球化:通过与UDC、APEX等国际伙伴共建创新联盟,推动印刷OLED技术标准的制定。
例如,TCL华星与UDC联合研发的磷光材料已实现95%的光提取效率,较传统材料提升20%,为印刷OLED的商业化铺平了道路。
- 制造本地化:在印度、越南等地建设模组工厂,实现“中国技术+本地化服务”的全球覆盖。以印度工厂为例,其采用TCL华星自主研发的自动化产线,结合当地劳动力成本优势,使13.3英寸笔记本显示屏的制造成本较国内降低15%,同时通过本地化供应链管理,将交货周期从45天缩短至30天。
在可持续发展层面,TCL华星提出“一滴墨水点亮一座城”的绿色制造理念。
以t12印刷OLED G5.5代线为例,其“两低一高”(低能耗、低材料浪费、高良率)优势显著:通过大幅减少真空制程,年节约标准煤10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万吨。
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驻华代表刘萌评价:“TCL华星的实践证明,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可以并行不悖。”

未来展望:从显示生态到智能生态的跃迁
DTC2025的落幕,标志着显示产业正式迈入“AI驱动+生态协同”的新阶段。
TCL创始人李东生在寄语中指出:“未来十年,显示技术将深度融入智能汽车、智慧医疗、元宇宙等万亿级市场,TCL华星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智能显示生态的领导者。”
随着“星海计划”的启动,TCL华星将投入200亿元用于下一代显示技术的研发,并联合全球伙伴构建开放创新平台。例如,在车载显示领域,TCL华星正与特斯拉、比亚迪等车企合作开发“全息透明OLED车窗”,通过透明显示与AR导航的融合,实现驾驶信息与路况的实时叠加;在医疗领域,其研发的“内窥镜用Micro LED显示屏”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,可提供4K超高清、120Hz刷新率的实时影像,助力微创手术精准化。
可以预见,在AI与显示的深度融合下,一个更智能、更绿色、更人性化的显示新纪元正在到来。
TCL华星通过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,不仅重新定义了“一块好屏”的标准,更为全球显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“中国方案”。